|
全椒这边零下10度都冻得够呛!几十年前,东北英雄在零下40℃拼命抗战,这信仰火辣到底有多牛? 冰天雪地,我们在不开空调的室内,穿着羽绒服都觉得冷,你能想象得到,在零下40多度的残酷自然环境中,在那种严寒中奋战,穿的都不足,吃的都没有,天寒地冻,晚上睡觉都要在室外的寒冬中!可能过半小时就要被推醒一次!防止冻死!还要与敌人作斗争,不断的突袭,奔走,防止敌人大规模的围剿,这是何等的艰苦?!今天,我们将走进历史,追溯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,感受那段冰寒岁月中的坚守与信仰。
抗联,抗击日寇的英勇战士,他们的奋斗故事并非传统的军事历史,而是一段充满艰辛和信仰的传奇。1931年,中共满洲省委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,为抗击日寇打响第一炮。随着战局的发展,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,标志着东北抗联正式成军。然而,面对日军的全盛时期,这支部队何以能坚持下去? 正值1936年到1940年,日军力量强大,整个东北被日本占据,而东北抗联面对的是数倍的敌人。日军为了剿灭抗联,采取了一个又一个严密计划,大规模搜寻深山老林,兵力远远超过抗联。每次交战,抗联都得连续奔跑上百公里摆脱日军的追击。这种生死一线的抗战形势让人不禁感叹,那时的抗联战士究竟是如何在绝望中坚持下来的? 敌威正盛,而抗联的后勤问题却空虚不堪。日本实行归屯并户政策和粮食出荷制度,老百姓卖粮给抗联会被论处,甚至死刑。这导致抗联长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,难以筹集到粮食。部队常常饥饿,有时连续好多天都吃不上饭,更可怕的是,攻占日伪军据点也只能暂时解决粮食问题。长期的饥饿和营养不良,让许多抗联战士患上了严重的胃病。这不仅是一场与敌人的肉体对抗,更是与恶劣环境和食物匮乏的斗争。
天寒地冻,辽宁以北的广大地区冬天极寒,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下,战士们活活被冻死。抗联战士自加入后,几乎没住过房子,躲在深山老林里抗日。这里没有村庄,缺少补给点,一年四季都是在野外露营。在这样的天气下,他们只能靠火堆取暖,有时候甚至火堆都不敢生,一旦被敌人发现烟雾,就会被包围。睡眠也不能超过30分钟,否则有被冻死的危险。没有吃的、没有穿的,衣服破旧,只能攻打敌人,从死人身上扒走衣服,一个抗联战士一个冬天要换七八套棉服才能勉强过冬。 在这种环境下,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。由于敌人的封锁和思想影响,整个东北都没有任何关于党的命令和消息传来。许多抗联战士看不到希望,失去了理想和奋斗的目标。杨靖宇领导下的抗联在日本人的严密封锁下,根本得不到任何关于中央的消息,甚至不知道中央是否存在。整个东北在这样的压力下,根本得不到任何关于中央的消息,最后知道消息的时候还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。长期的压力使得整个东北南满抗联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,形势越来越严峻。 然而,正是在这样的绝望中,他们坚持抗战到了1940年。1940年底,退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仅剩不到1000人,与原先的4.5万人相比,抗联部队已经缩减到了近乎残缺的程度。但是他们所铸就的坚定信仰、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,构成了抗联精神的独特符号。
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,东北抗联所经历的艰苦奋斗,不仅仅是一场对抗敌人的战争,更是对信仰的坚守,对国家的深沉热爱。他们在极端的环境中,用生命和血肉之躯书写了一篇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。作为军事国际关系的观察者,我们要理解这段历史,感受那份坚不可摧的信仰,以及在最艰难时刻仍然保持战斗意志的英雄气概。 在这段历史中,东北抗联的艰苦奋斗让人敬佩,也引发了我们对国家、信仰和勇气的思考。这不仅是历史的回眸,更是对当下的提醒,让我们珍惜和平、坚守信仰,勇往直前。这是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,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冰天雪地中坚守信仰的英雄,感悟那份深沉的国家情感。
来源:百度
|
|